
11月28日,上海仙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仙工智能)正式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此次递表标志着这家以机器人控制系统为核心的智能机器人企业,正式启动资本市场新征程。
据招股书相关资料显示,仙工智能是一家以机器人控制系统为核心的智能机器人公司,依托“机器人大脑”——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市场地位与领先技术,整合供应链资源,为真实场景提供涵盖开发、获得、使用的一站式机器人解决方案。作为智能机器人的核心,其“机器人大脑”系统包含内置於机器人的机器人控制器和部署於云服务器的软件两大部分。其中,控制器负责机器人本体的感知定位、智能决策和运动控制,通过集成视觉—语言—动作(VLA)、强化学习、端到端导航和同步定位与建图(SLAM)等技术,控制各类传感器和执行器实现自主运行;软件则通过多种智能调度和优化算法,经由统一通信接口向机器人下达任务指令,实现多类型智能机器人高效协同工作。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显著提升智能机器人的自适应学习与自主决策能力,全球智能机器人市场迎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市场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在2024年已超过人民币2778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人民币7085亿元,2025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9.4%。
尽管行业发展势头强劲,但工业智能机器人领域仍面临开发门槛高、获得门槛高、使用门槛高的“三高”痛点。这一问题源于终端企业工业场景复杂度高及“千厂千面”的多元化需求,上游零部件供应商数量庞大且资源分散,下游服务终端客户的集成商超10000家,而不同供应商的机器人在多样化部署环境中难以协同作业,阻碍了机队协同效率提升。
凭借在控制系统领域的技术专长与数千个工业场景数据的深厚积淀,仙工智能有效破解了行业痛点。公司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提供大量精选可互操作机器人、控制器、软件及配件,显著降低了智能机器人的开发、获得与使用门槛。目前,仙工智能已建立起广泛且地域多元化的客户群,拥有超过1600家集成商及终端客户,业务遍及全球超35个国家及地区。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00个机器人款型通过其平台部署,覆盖3C、汽车、自动化设备、新能源、半导体、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等超20个细分行业。
强劲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财务数据显示,仙工智能销售机器人产生的收入由2022年的人民币1.025亿元增至2023年的1.487亿元,同比增长45%,2024年进一步增至2.358亿元,同比增幅达58.6%;相应的机器人销量由2022年的756台增至2023年的1229台,2024年再增至2576台。2025年上半年,该板块收入延续增长态势,由上年同期的8220万元增至1.091亿元,同比增长32.7%,销量则由878台增至1266台。
机器人控制器业务方面,2022年至2023年,相关收入由4690万元增至6610万元,同比增长40.8%,销量由1685台增至2553台;2024年受内地客户成本偏好影响,收入微降至5740万元,但销量增至4055台;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强势反弹,收入达2890万元,同比增长32.9%,销量增至2532台,主要得益于现有客户复购增加。
软件业务成为公司增长新引擎,往绩记录期内收入持续增加,主要源于客户对M4智能调度及管理系统、Meta系列可视化软件等统一化软件的需求提升,与机器人销量增长形成协同效应。配件业务则呈现稳中有升态势,2024年收入达2590万元,较2023年的1780万元增长45.5%;2025年上半年收入1090万元,同比增幅达51.7%,主要受客户备份及更换需求推动。
盈利能力方面,软件毛利率持续提高,主要得益于产品迭代升级及客户黏性增强带来的付费意愿提升。公司整体收入同样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至2024年从1.843亿元增至3.39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35.7%;2025年上半年收入1.57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174亿元显著增长。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分别维持在46.8%、49.2%、45.9%及45.4%的较高水平。经调整净亏损则呈现收窄趋势,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3070万元、2090万元及1060万元,显示出良好的盈利改善潜力。
来源:爱集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