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 移动电源 新国标 安全标准 行业影响
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的《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正式进入落地倒计时阶段。该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起草,预计在发布后12个月正式实施。
作为我国首个全面覆盖整机、电芯与线路板三大核心环节的移动电源强制性安全技术规范,其出台标志着充电宝这一日常高频使用的消费电子产品,将迈入高安全、强监管、可追溯的新时代。
长期以来,移动电源市场存在品牌混杂、代工隐蔽、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消费者往往只能看到品牌标识,却无从知晓产品真正的生产源头。此次新国标在整机层面作出突破性规定:所有移动电源外壳必须清晰标注“建议使用寿命”及代工厂全称。这一举措不仅强化了生产企业的主体责任,也为后续产品质量问题的追责提供了明确路径,真正实现“谁生产、谁负责”。
作为移动电源最核心的部件,电芯的安全性能直接决定产品是否会发生过热、起火甚至爆炸。新国标对电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苛测试要求。例如,针刺测试条件进一步强化;热滥用测试温度由原来的130℃、持续30分钟,提升至135℃、持续60分钟。这意味着只有具备更高热稳定性和结构完整性的优质电芯才能通过认证,劣质电芯将被彻底淘汰出市场。
在线路板设计方面,新规同样引入创新机制。标准强制要求移动电源必须配备LCD屏幕或支持联机APP,实时显示电压、电流、剩余电量等关键运行参数,让用户对设备状态一目了然。更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特别强调数据安全:仅允许手机单向读取移动电源信息,禁止移动电源反向读取手机数据。这一设计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有效防范了潜在的数据泄露风险,兼顾功能性与隐私保护。
据行业人士透露,新标准目前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但一旦实施,行业整体成本预计将上升20%—30%。成本增量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采购符合更高安全标准的优质电芯;二是为满足智能显示要求而增加的LCD屏或无线通信模块。对于缺乏技术积累和规模优势的中小厂商而言,这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不过,新标准实施后,用户此前购买的合规充电宝仍可继续正常使用;具备3C认证的移动电源在乘坐飞机等场景中也不会受到影响。这意味着新规主要面向未来市场准入,并不会对现有合法产品造成“一刀切”式限制。
责编:Jimmy.zhang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