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广汽集团 全固态电池产线 产业化落地 能量密度 投资机会
近日,广汽集团宣布,已建成国内首条大容量全固态电池产线,并将进入小批量测试阶段。这不仅是中国在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上的里程碑式突破,更标志着全固态电池正式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落地的关键一步。
全固态电池被誉为“动力电池的终极形态”,其核心在于以固态电解质完全取代传统易燃、易挥发的液态电解液。这一变革不仅消除了锂电池起火爆炸的根本隐患,还为能量密度打开全新上限。
据悉,这条产线成功实现了全固态电池制造全流程的贯通,在行业内率先具备了对60Ah及以上车规级全固态电池进行规模化量产的条件。
广汽集团方面介绍,全固态电池具备出色的耐热性能,其耐受温度能够达到300–400℃甚至更高;而传统采用液态电解液的电池耐受温度不到200℃。
同时,在能量密度这一关键指标上,目前正在研发的全固态电池表现卓越,其能量密度相较于现有电池提升了近一倍。当电动汽车搭载这款全固态电池后,续航能力将得到质的飞跃,轻松跨越1000公里大关,部分中型轿车的续航里程甚至能够超过1200公里。
此外,备受关注的充电速度问题也将得到极大改善。使用快充模式,仅需10分钟就能为车辆补充400公里的续航里程;15分钟即可将电池电量充至80%,充电时长几乎与燃油车加油时间不相上下。
据行业研报,全固态电池理论能量密度可达900Wh/kg,远超当前三元锂电池300–350Wh/kg的瓶颈。未来几年固态电池将足以支撑高端电动车实现“千公里续航”,直击消费者长期存在的“续航焦虑”与“安全顾虑”两大痛点。这意味着固态电池将彻底解决热失控风险,实现安全性与性能的双重飞跃。
按照规划,该产线在2026年能够开展小批量的装车试验;而在2027年至2030年将逐步推进批量生产工作。
2025年被视为半固态向全固态过渡的关键节点,而广汽的产线落地,率先验证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工程化能力。
根据GGII和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4年中国固态电池出货量约7GWh,预计2027年将达到18GWh,2028年达到30GWh,2024-2028年期间复合增速为44%。
随着全固态电池产业将进入加速期,产业链上下游迎来确定性投资机会。预计,从硫化物/氧化物电解质材料、锂金属负极、干法设备到电池回收,都将迎来确定性投资窗口。
受此消息影响,广汽集团AH股双双大涨,A股一字涨停,H股涨超12%。
责编:Jimmy.zhang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