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欧盟 中企在欧运营 产业竞争力 电池技术转让 欧盟强制中企移交技术
欧盟正考虑强制要求希望在当地运营的中国企业向欧洲公司移交技术,此举旨在积极推动欧盟产业更具竞争力。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措施将适用于寻求进入汽车和电池等关键数字和制造业市场的公司。这些规定还将要求这些公司使用一定数量的欧盟商品或劳动力,并在欧盟境内增加产品的价值。强制合资企业是另一个正在考虑的选项。
这些规定预计将于11月实施,从技术上讲将适用于所有非欧盟公司,但该消息人士表示,其目标是防止中国制造业的实力压倒欧洲工业。
欧盟贸易专员Maros Sefcovic在丹麦霍森斯举行的欧盟贸易部长会议后表示:“我们欢迎外国直接投资,但前提是这些投资是真正的投资。”他说,这意味着在欧洲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欧洲价值,并将技术转移到欧洲,“就像欧洲公司在中国投资时所做的那样”。
负责制定相关法规的欧盟委员会发言人Thomas Regnier表示:“我们正在考虑多项措施,以促进欧洲产业的强劲、竞争力和脱碳。”他还补充说,“尚未就这些措施的具体范围和性质做出最终决定。”
过去几年,欧盟一直誓言要保护国内制造商免受影响。即将出台的法规将加速这一进程,作为一项名为《工业加速器法案》的立法提案的一部分。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9月将该法案描述为促进欧洲下一代产业发展的一种方式。
“清洁技术的未来将继续在欧洲制造,”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的年度讲话中说道,“但为此,我们还需要确保我们的产业在欧洲拥有所需的材料。总而言之,在数字和清洁技术方面,我们要更快、更智能、更欧洲化。”
欧洲一直在苦苦挣扎,增长乏力,投资疲软,这受到其最大经济体德国低迷表现的拖累。随着欧洲工业界寻求保护其商业模式的方法,游说团体一直在呼吁欧盟委员会考虑采取严厉措施,以获得优势技术。
“至关重要的是,外国投资,例如在电池和其他清洁技术领域的投资,必须伴随着技术转让和欧洲劳动力的技能提升,”欧洲清洁技术行业组织主管Victor van Hoorn表示,“这需要在欧盟层面达成一致。”
知情人士表示,即将出台的提案的一项关键内容将旨在扶持欧洲新兴的电动汽车产业。鉴于欧盟汽车制造商在电动汽车零部件方面往往依赖中国,落后于中国同行,该提案将特别关注电池技术诀窍的转让。
中国汽车企业已开始扩大其在欧洲的业务,比亚迪在匈牙利投资一家工厂,并承诺在整个欧洲大陆提高电动汽车电池的产量。中国先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CATL)计划派遣2000名工人,与Stellantis合资在西班牙建造一座价值40亿欧元(46亿美元)的电池工厂。
根据该提案,希望在欧盟销售汽车的外国汽车制造商必须在当地采购一定数量的商品和服务。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正在考虑的还有一项要求外资工厂雇用欧盟工人的要求。该方案还将简化欧洲公司的审批流程。(校对/赵月)
来源:爱集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