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论中美AI竞赛“5个关键点”

黄仁勋论中美AI竞赛“5个关键点”

  • 2025-10-09
  •  143

关键词: 中美AI竞赛 英伟达黄仁勋 能源优势 芯片发展

在全球AI竞赛中,中美是两大主要竞争对手,在人才争夺、技术标准、芯片制裁与反制中激烈博弈。

尽管美国依托英伟达、OpenAI、谷歌等企业在算力芯片、基础模型和生态布局上占据先发优势,但中国聚焦大模型本土化应用、能源供给优势以及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快速落地,双方可谓“平分秋色”。

英伟达CEO黄仁勋     图源:视频截图

近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CNBC的“Squawk Box”节目中谈到了有关中美人工智能竞赛的五个关键点,直指当前中美人工智能(AI)竞争格局:美国“领先”中国的幅度其实并不大。

可以说,英伟达在中美AI竞赛中扮演着非常尴尬的角色。在美国对芯片实施限制后,黄仁勋多次游说白宫,以及出访中国,以推动英伟达H20芯片在华销售。尽管在英伟达承诺上交15%营收之后获得在华出售H20芯片的许可,但又被曝出“后门”和“追踪器”事件,使该芯片滞销。

尽管美国可能在先进芯片设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黄仁勋警告称不应低估华为等公司的中国芯片系统。他认为,美国若想继续保持领先,就得采取“极为精细的战略”。

关键点一:“中国在能源方面远远领先于我们。我们在芯片方面遥遥领先。他们在基础设施方面也同样领先。他们在人工智能模型方面也同样领先。”

今年9月,英伟达对外宣布了一项重大计划,拟向OpenAI投入高达1000亿美元的资金,专项用于AI数据中心的建设。然而,这类对计算能力展开的大规模投资,往往伴随着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能源生产能力方面远远超越美国。

据美国能源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的发电量预计将达到10,000太瓦时,也就是1万亿瓦时,这一数值是美国发电量的两倍有余。

目前,中国在能源生产上的巨大优势,为大规模部署AI基础设施提供了坚实基础。一方面,中国“东数西算”将高耗电智算负载导向西部可再生能源富集区,实现“算力—电力—绿电”的空间匹配,提升整体资源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在“双碳”目标牵引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与发电占比持续提升,为数据中心提供更低的碳强度电力选择。

黄仁勋还提到,尽管美国模式仍然更为先进,但中国的开源模式“遥遥领先”。他赞扬了DeepSeek、阿里巴巴和百度等中国公司开发的AI模型,认为其开放性和实用性正在吸引全球开发者。

关键点二:“别忘了,这个国家并非没有芯片。他们有华为。他们有非常非常成熟、非常有创业精神的初创公司,正在研发人工智能芯片。”

在芯片设计领域,美国凭借英伟达的Blackwell架构等先进产品仍保持领先,但中国正迅速缩小差距。有消息称,华为已计划于2026年推出基于其自研昇腾(Ascend)芯片的新一代计算系统,为其内部的Ascend芯片赋能,这给英伟达带来了压力。

同时,在芯片“后门”事件被曝之后,很多中国科技企业都已经放弃使用英伟达AI芯片,全力推动国产芯片发展,以挑战英伟达处理器的地位。

此外,阿里巴巴、百度等科技巨头已开始采用自研芯片训练AI大模型,减少对外部供应的依赖。

关键点三:“中国的应用发展速度非常快。这是我非常关注的一个领域。”

“中国的应用发展速度惊人,这是我非常关注的领域。”黄仁勋指出,中国在工业层面的监管相对宽松,使得新技术能够迅速落地。从智能制造、智慧物流到金融风控、医疗诊断,AI正在中国各行各业快速渗透。根据中国国务院的指导文件,中国计划到2027年实现AI技术在70%人口中的普及,并在核心产业中广泛部署AI代理(agents)和应用系统。

这种“自下而上”的应用创新模式,与美国“自上而下”的技术驱动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在美国,尽管OpenAI、Anthropic等公司推出了顶尖模型,但企业在实际业务中集成AI仍面临合规、安全和成本等多重障碍。而中国企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将AI转化为生产力。

黄仁勋表示:“我希望美国社会中的美国企业能够快速采用人工智能应用,因为最终这场工业革命将在人工智能应用层、在扩散层取得胜利。”

关键点四:“中国市场很大,有十亿用户,所以如果你的最终目标是让美国赢得人工智能竞赛,那么你不能轻易放弃这个市场。”

黄仁勋强调,中国市场“规模巨大,拥有十亿用户,不是你可以轻易放弃的市场”。他指出,中国拥有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和30%的技术市场,任何希望赢得全球AI竞赛的公司,都无法忽视这一关键战场。

随着全球对芯片和人工智能发展的信心日益增强,中国股市也迎来了强劲的上涨行情。在过去的一年里,科技板块成为了股市中的明星,众多科技公司的股价涨幅超过了三位数。今年迄今为止,阿里巴巴股价上涨了近180%,而电子巨头小米股价上涨了125%。此外,寒武纪、地平线等芯片公司,以及商汤、旷视等AI算法企业,均在资本市场获得高度认可。

关键点五:“我们实际上是把美国的技术孤立在美国国内,而把世界其他地区的技术拱手让给其他国家,供它们竞争。”

黄仁勋着重指出,美国若想在全球人工智能开发者争夺战以及市场份额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大力发展美国自身的技术栈。他同时发出警示,倘若美国不允许其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传播与扩散”,那么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将难以维系,最终会陷入落后境地。

他还援引了白宫人工智能顾问大卫·萨克斯(David Sacks)对于五年后科技发展前景的评论。根据大卫·萨克斯的观点:未来科技格局中美国技术栈的占比将决定其在人工智能竞赛中的成败。

对此,黄仁勋进一步阐释道:“倘若美国,确切地说是美国的技术栈,能够在全球占据80%的市场份额,那么我们可以判定美国在人工智能竞赛中表现出色。反之,若美国技术栈在全球的占比仅为20%,那么毫无疑问,我们在这场人工智能竞赛中已然落败。”

他呼吁,美国应发展更具吸引力的“技术栈”,通过开放合作、开发者生态建设和全球服务网络,赢得AI时代的主导权。

除此之外,黄仁勋还特别点名了Azure、CoreWeave等公司,指出这些企业以及具有拟人化特征的人工智能在推动整个技术堆栈发生根本性变革方面,正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他认为,美国若想保持领先,必须支持这些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扩展,而不是用政策束缚其手脚。

责编:Jimmy.zhang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