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新能源市场:零跑创新高;比亚迪海外突破;理想滑坡

6月新能源市场:零跑创新高;比亚迪海外突破;理想滑坡

  • 2025-07-04
  •  84

关键词: 新能源车企 销量 比亚迪 鸿蒙智行 价格战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2025年进入下半年,各大新能源车企也交出了各自的半程答卷。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各大头部新能源品牌继续保持高增长,累计销量基本实现同比大幅增长,不过刚刚过去的6月份数据上,则有部分品牌录得同比下滑。从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传统车企孵化的新能源品牌加入战场后,对一些新势力产生了影响。但也有新势力车企以黑马姿态突出重围,单月交付突破新高。

下面我们来看看6月以及上半年整体新能源车企的销量情况。

wKgZO2hmWsGAJrS2AAEUG7_ljLg344.png

上半年新能源继续保持高增长,比亚迪增速保持2位数

今年6月,部分城市以旧换新资金即将满额,涨价预期促使了订单的增长。根据乘联会的估算,6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126万辆,同比增长29%,环比增长3%;今年1-6月累计批发647万辆,同比增长38%。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新能源乘用车继续维持住高增速。

但市场增速开始有放缓的趋势,全球新能源龙头比亚迪今年6月销量38.26万辆,同比增长了11.9%;2025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为214.6万辆,同比增长33%。虽说相比去年的增速放缓,但很大程度上主要是由于销量基数增加而导致的增速数据下滑,整体比亚迪的销量数据增长依然可观。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纯电车型销量比例正在对插电混动完成反超。6月比亚迪纯电车型销量达到18.9万辆,插电混动为15.1万辆。而去年同期,纯电车型销量仅为14.5万辆,而插电混动销量达到19.5万辆。

上半年比亚迪纯电车型销量达到102.8万辆,插电混动车型销量为107.4万辆,差距已不足5%;而去年上半年,纯电车型累计销量要比插电混动低20%以上。这意味着经历近几年的市场发展,纯电车型的接受度已经得到显著提高,插电混动作为过渡产物,或许将更多地转向攻克传统燃油车存量用户。

另外,比亚迪6月海外市场销售超9万辆,实现单月新高,上半年累计海外销售超47万辆,同比增长132%。未来比亚迪在本土市场的增长放缓后,海外市场将会是比亚迪发展的重心。

鸿蒙智行历史交付突破80万辆,零跑、小鹏保持势头

鸿蒙智行6月的交付成绩单表现相当亮眼:全系车型单月交付52747辆,最高一天实现3651辆新车交付。官方表示,鸿蒙智行旗下车型39个月就实现了累计交付80万辆,刷新了新势力品牌交付速度的纪录。

再来看具体车型的表现,尊界S800刚在5月30日上市,不到20天大定订单就突破了5000辆,整个首月更是冲到了6500辆以上,从6月26日起已经开始给部分用户提前交付;问界系列继续保持高热度,6月一共交付了44685辆。其中,问界M9 2025款交付13718辆,M8也贡献了超过21185辆的好成绩;享界S9交付量达到4154辆,环比增长接近翻倍,涨幅高达94.7%;智界系列整体累计交付也突破了10万辆大关,今年上半年就交付了46600辆,同比大增257%。

在极氪科技集团合并极氪和领克品牌之后,销量暂时没有表现出增长态势,6月集团销量43012。其中极氪6月录得环比下滑超过10%,在小米YU7发布后,极氪旗下销量主力7X和001将面临巨大冲击。

新势力方面,零跑成为最大黑马,6月全系交付达48006辆,同比增长138.65%,创下新高;上半年零跑累计交付超22万辆,连续四个月稳居造车新势力交付榜首。

小鹏在去年推出MONA03以及P7+两款爆款车型之后,继续保持迅猛势头,6月交付34611辆,同比增长超200%。上半年交付量累计接近20万辆,同比大增279%,半年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交付量。

蔚来则是得益于乐道和萤火虫两大子品牌,6月销量维持在2.5万辆左右的水准。其中乐道6月交付6400辆,萤火虫交付3932辆。蔚来今年上半年累计交付11.4万辆,同比增长30%,但距离今年目标仍有距离。

理想6月交付则不尽如人意,交付36279辆,同比下降24%,环比下降11.2%。今年上半年累计交付20.3万辆,同比仅增长7.91%。理想下半年将会上市多款纯电车型,要完成今年64万辆的销量目标,就只能寄望于纯电车型出现爆款了。

另外阿维塔和岚图6月交付均破万,其中阿维塔实现连续4个月交付破万辆,6月交付同比增长116.85%,上半年累计交付5.9万辆;岚图6月交付同比增长82.55%,上半年累计交付5.6万辆

小米依靠单款车型,上半年砍下16万+的交付量,车辆生产排期超一年。而随着6月份YU7的发布,单日砍下近30万的大定,接下来小米的销量就只取决于工厂产能的扩建速度了。

小结:

过去一年,汽车市场价格战打得天昏地暗,供应链账期风波引发了不少舆论危机。近期,国内汽车行业针对恶性竞争情况也提出了不少倡议和政策调整,包括17家车企宣布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明确反对无底线“价格战”,强调需通过技术升级和售后服务保障提升竞争力,并呼吁抵制恶性竞争行为等。但对于车企而言,要完成销量目标和价格战之间的平衡如何取舍,是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大难题。

来源:电子发烧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