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苹果公司正与 AI 领域头部企业 Anthropic、OpenAI 展开深度谈判,计划将其语言模型整合到iPhone语音助手 Siri 中。知情人士透露,苹果要求这两家公司训练定制版本的模型,以便在苹果自有云基础设施上运行和测试。
这一举措若落地,将标志着苹果在 AI 战略上的重大转向,从坚持自研模型转向开放合作,试图打破 Siri 长期以来的功能瓶颈。
从自研执念到开放合作
Siri 自 2011 年诞生以来首次面临核心技术架构的可能重构。目前,苹果 AI 功能主要依赖自研的 “Apple Foundation Models”,原计划 2026 年推出基于该技术的新版 Siri。但内部测试显示,其自研模型在多轮对话连贯性、复杂指令理解等核心指标上,与 Anthropic 的 Claude 存在 差距,竞争力明显不足。
这一差距直接导致 Siri 升级计划屡屡延期。去年宣布的多项新功能,包括访问用户个人数据、分析屏幕内容等,原定于 2025 年初上线,最终却被推迟至 2026 年春季,这已是该项目第三次延期。“与其固守竞争力不足的自有技术,不如通过合作迅速补位。” 苹果软件工程负责人 Craig Federighi 的表态,道出了此次战略调整的核心逻辑。
市场对这一潜在合作反应积极。6 月 30 日,相关消息传出后,苹果股价盘中涨逾 3%,最终收涨 2%,反映出投资者对 “务实调整” 的认可。
长期以来,苹果在 AI 领域的迟缓表现备受诟病 ——2023 年库克宣布每年投入 10 亿美元开发生成式 AI,但截至 2025 年中,其 AI 功能迭代仍显保守,在今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展示的实时翻译、视觉智能升级等功能,均被指 “滞后于安卓阵营”。
技术适配与商业分歧并存
此次合作洽谈的核心,是苹果对外部模型的 “定制化改造” 要求。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明确要求 Anthropic 的 Claude 和 OpenAI 的 ChatGPT 需适配其 “Private Cloud Compute” 私有云服务器 —— 这一基于高端 Mac 芯片的基础设施,目前用于运行苹果复杂的自研模型。苹果认为,自有云服务器能更好地保障用户数据隐私,与公司 “隐私优先” 的战略保持一致。
技术评估显示,Anthropic 的 Claude 在内部测试中表现更优。在 Siri 团队负责人 Mike Rockwell 和 Craig Federighi 主导的多轮测试中,Claude 在上下文理解、多步任务处理等场景的准确率显著高于苹果自研模型,且对敏感内容的把控更符合苹果的安全标准。这促使苹果企业发展副总裁 Adrian Perica 率先与 Anthropic 启动谈判,同时保留与 OpenAI 的接触以确保备选方案。
但商业条款成为合作障碍。Anthropic 提出每年数十亿美元且逐年大幅递增的授权费用,这与苹果的成本预期存在明显分歧。据《彭博》报导,这也是Apple 同时考虑与OpenAI 等其他公司合作的原因之一。
“谈判陷入僵局后,苹果已加快与 OpenAI 的沟通节奏,不排除引入更多供应商的可能。” 一位接近谈判的消息人士表示。
团队分歧与人才危机
苹果内部对这一战略调整的态度呈现明显分化。负责 “LLM Siri” 自研项目的 100 人团队对此表示不满,认为引入外部技术否定了其多年投入。该项目由前谷歌工程师庞若鸣(Ruoming Pang)主导,目前仍在推进中,与外部合作方案形成 “双路线并行” 的格局。
管理层重组进一步加剧了内部不确定性。AI 主管 John Giannandrea 的影响力持续缩减,不仅失去了 Siri 的管理权,还被剥离了机器人部门的管辖权限;Core ML 和 App Intents 等核心团队也被划归 Craig Federighi 的软件工程部门。“决策权向‘合作派’倾斜,让自研团队感到迷茫。” 一位内部员工透露。
人才流失风险同步攀升。近期,资深语言模型研究员 Tom Gunter 已从苹果离职,开源 AI 框架 MLX 背后的团队也被曝有集体出走的想法。业内数据显示,Meta、OpenAI 为 AI 工程师开出的薪资可达苹果的两倍以上,若 Siri 合作落地,苹果 AI 团队可能面临更严峻的人才流失压力。
Siri 的竞争力短板与苹果的 AI 瓶颈
此次战略调整的背后,是 Siri 在行业竞争中的明显落后。苹果在 AI 领域的滞后,源于多重结构性约束。有分析师指出,苹果对隐私和安全的保守态度限制了 AI 推进速度 —— 例如坚持终端侧处理优先,导致本地算力受限于硬件配置;同时,其全球化布局需兼顾各地法规,进一步延缓了功能迭代。相比之下,安卓厂商尤其是中国品牌,在硬件合作、本地化适配等方面更灵活,AI 落地速度显著领先。
从技术架构看,苹果当前采用 “设备端与云端” 双重模型:设备端处理邮件摘要等轻量任务,云端负责复杂运算。但云端模型因服务器容量限制,至今未向开发者开放,这也制约了生态伙伴基于 Siri 的创新。
苹果短期补位与长期挑战
若合作达成,Siri 有望在 2026 年实现功能跃升。业内预测,接入 Claude 或 ChatGPT 后,Siri 的多轮对话能力、跨场景任务处理效率将接近安卓阵营水平,直接缓解大湾区等核心市场的用户体验差距。苹果计划今年晚些时候向开发者开放设备端模型,为生态伙伴提供基础 AI 能力支持。
但长期挑战依然存在。过度依赖外部技术可能削弱苹果的生态控制力,目前其软件服务收入依赖封闭生态的高黏性,若核心 AI 功能受制于人,可能影响长期竞争力。此外,欧盟《数字市场法案》要求苹果开放语音助手选择权,若 Siri 功能升级不及预期,用户或转向亚马逊 Alexa、谷歌助手等竞品。
对于苹果而言,此次谈判既是 “补短板” 的务实选择,也是一场战略平衡的考验。保留 “LLM Siri” 自研项目、批复 2026 年数十亿美元云端模型预算,显示其并未放弃技术自主。
目前,苹果、Anthropic、OpenAI 均未就谈判事宜发表评论。但市场普遍认为,无论最终合作对象是谁,Siri 的技术升级已是必然,这不仅关乎一款语音助手的体验革新,更标志着苹果在 AI 时代从 “封闭生态” 向 “有限开放” 的重要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