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斯拉正式启动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商业试运营,短短48小时内,特斯拉市值飙升。在试运营过程中,美国安全监管机构对特斯拉紧急启动调查程序。
6月22日,特斯拉的“Robotaxi”业务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率先落地,迈入商业化新阶段。
埃隆·马斯克表示,“热烈祝贺@Tesla_AI软件和芯片设计团队成功@Robotaxi正式发布!十年辛勤工作的结晶。AI芯片和软件团队都是特斯拉内部白手起家打造的。”
特斯拉Robotaxi的商业化落地,建立在FSD系统长达十年的技术积累之上。
针对此次试点服务初期,特斯拉投入的车队规模约 10~20 辆车,均基于焕新版 Model Y 车型改造,并搭载最新的 HW5.0 硬件和 FSD(Full Self-Driving) V12 软件系统,暂未采用此前发布的 Cybercab 车型。最新推出的 HW5.0 硬件平台,将算力提升至 1.1EFLOPS,较前代提升 5 倍。
目前,服务范围限定在奥斯汀中南部约 77.7 平方公里的地理围栏区域内,这一面积略大于北京二环内的范围,且避开了城市中较为复杂的十字路口以确保运行安全。
运行初期,试点车队仅限特斯拉员工及受邀用户试乘,服务时间为早上 6 点至次日凌晨,每次行程收取 4.20 美元(约合人民币 30.17 元)的固定费用。
马斯克表示,几个月内,特斯拉计划将车队规模扩充到1000辆,并计划在2026年推出没有方向盘和踏板的专用车型Cybercab。
马斯克指出,Robotaxi车队可实现高利用率(每车每周运行超40小时),毛利率可能高达70%—80%,远超传统汽车业务。特斯拉的目标是让无人驾驶车辆比人类驾驶安全10倍以上。他提到,奥斯汀试点的安全员配置只是过渡措施,最终将实现完全无人驾驶。
在业内人士看来,特斯拉Robotaxi的成功发布不仅意味着特斯拉将开启新的商业化篇章,更代表着特斯拉无人驾驶所采用的视觉加端到端模型的技术路线已经跑通。
特斯拉在周一(23日)美国股市收盘时报348.68美元,较上周五收盘时的322.16美元上涨26.52美元,涨幅为8.23%。
美国安全机构就网上视频问题联系特斯拉
特斯拉Robotaxi的试运营引来了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调查,不过并未引发交通事故。
据部分社交媒体发布的视频显示,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在公共道路上行驶混乱。其中一段 12 秒的视频片段在社交媒体上传播,该片段显示车辆多次试图驶入错误车道,好在这种潜在危险行为被及时纠正,但具体是被特斯拉的远程操作员还是车辆的 FSD 系统纠正的目前还是未知数。
在社交媒体上广泛分享的视频中,一辆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被发现在一条路上逆行,另一辆被显示在车流中急刹车,以回应 “行驶路线外停着的警车”。
彭博社报道,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已将相关行为视为严重问题,并已联系特斯拉进行调查。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管理局的一位发言人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该机构 “已经意识到上述事件,并正在与制造商联系,以收集更多信息。”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表示,其不会 “预先批准新技术或车辆系统”。相反,汽车制造商要证明他们生产的每一款车型都符合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该机构表示,在评估了大量报告和信息后,将调查 “涉及潜在安全缺陷的事故”,并采取 “必要措施保护道路安全”。
NHTSA此前已对特斯拉FSD Beta系统的致命事故展开调查,相关调查仍在进行中。此次Robotaxi事件可能进一步加剧监管机构对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的审查力度。
中国“造父智能”携30亿进入赛道
近日,哈啰出行、蚂蚁集团和宁德时代于2025年6月23日共同发起成立新公司“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军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赛道。名称取自中国历史上著名善御者“造父”,寓意驾驭智能出行新时代。
“造父智能”新公司的注册资金微 12.88 亿元人民币的新公司,由三方通过旗下投资主体共同持股: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问鼎投资有限公司”;哈啰出行的关联公司“上海钧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蚂蚁集团旗下“上海云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首期合计出资超过30亿元人民币,远超注册资本,专注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安全应用及商业化落地,也意味着这三家行业巨头正式进军 Robotaxi 赛道。
万亿赛道,群雄逐鹿正当时
尽管市场对Robotaxi的技术成熟度存疑,但仍对其充满期待。
高盛预测,到2028年,至少15%的日常出行决策将由自动驾驶系统自主完成。特斯拉Robotaxi的“按里程付费”模式,预计每公里收费0.5美元,通过将车辆日均使用时间从1.5小时提升至16小时,其收入规模有望在2027年超越整车销售业务。马斯克更直言:“未来衡量汽车价值的标准,不再是马力或续航,而是每天能创造多少服务价值。”
包括百度Apollo Go、文远知行WeRide和小马智行Pony.ai在内的中国竞争对手也正在运营商业化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车队。
除了特斯拉,谷歌旗下的 Waymo 也是 Robotaxi 领域的先行者。Waymo 计划在 2026 年底之前,将其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产量翻倍,持续扩大其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与影响力。
百度萝卜快跑早在 2024 年 7 月,其无人车在全国的投放数量就已超过 2000 辆,并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与迪拜道路交通局达成合作,计划部署超 1000 台全无人驾驶汽车,还获批了中国香港首批右舵左行地区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小马智行也将 2025 年定为 Robotaxi 量产之年,随着第七代 Robotaxi 自动驾驶系统成本的降低以及生产的提速,预计到 2025 年底,其车队规模将扩大到千台级别。
滴滴与广汽合作的前装量产 Robotaxi 于 2025 年 4 月首次亮相,计划于年底量产交付,并在 2026 年逐步于广州和北京等部分区域开展示范运营。
尽管众多企业在 Robotaxi 领域积极布局,看似前景一片光明,但实际上该领域仍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监管政策方面,目前各国对于 Robotaxi 的法规政策尚不完善,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市场接受度也是一个关键问题。根据相关调查,目前仍有相当比例的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存在担忧与疑虑,对乘坐 Robotaxi 的安全性信心不足。
在这场万亿赛道的激烈角逐中,谁能率先突破技术瓶颈、适应监管要求、赢得市场认可,谁就能在未来的出行变革浪潮中抢占先机。而 Robotaxi 最终能否如预期般彻底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