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机器人明星公司K-Scale Labs猝死,融资600多万美元一年烧光!

硅谷机器人明星公司K-Scale Labs猝死,融资600多万美元一年烧光!

  • 2025-11-14
  •  159

关键词: K-Scale Labs 机器人公司倒闭 量产难 人形机器人 商业化

国际电子商情14日讯 近日,硅谷明星机器人初创公司K-Scale Labs宣布停止运营并解散团队。该公司成立于2024年,致力于开发低成本、开源的双足人形机器人,曾在今年2月以5000万美元估值完成约4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并于7月发布售价约1.5万美元的K-Bot机器人,获得超200台预订。然而,由于未能获得新一轮资金支持,公司最终无法维持运营,创始人本杰明·博尔特(Benjamin Bolte)在致客户的邮件中表示将退还全部定金,并开源所有技术资料。

K-Scale Labs的倒闭并非个例。2024年以来,全球至少已有10家机器人公司因资金链断裂或量产困难而关闭,包括美国卸车机器人公司Dextrous Robotics、英国Small Robot Company以及法国老牌机器人企业Aldebaran。与此同时,中国机器人公司如宇树科技、松延动力等却凭借成本优势和供应链支持,在低价位机器人市场快速推进产品上市。

行业面临的共性难题是“量产难”。尽管市场需求初现——例如特斯拉Optimus、小鹏IRON机器人等均计划于2026年实现规模量产,但当前技术、成本与供应链仍存在显著瓶颈。人形机器人的关节能耗、感知精度不足以及算法数据匮乏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导致其物料成本居高不下,平均BOM成本约40万元,远超马斯克提出的2万至3万美元目标。此外,核心零部件如行星滚柱丝杠、谐波减速器等仍依赖进口,国产替代品在寿命和精度上存在差距。

高盛近期发布的调研报告指出,2026年将成为检验人形机器人市场需求真实性的关键节点。届时,特斯拉第三代Optimus机器人的发布及各公司订单目标的公布,将直接影响行业未来走向。目前,机器人产业正处在从实验室Demo走向规模化交付的攻坚阶段,谁能率先突破成本与技术的双重门槛,谁才有机会开启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时代。

责编:Momoz


来源:国际电子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