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低压大电流 多相并联 重构架构 MOS管选型 散热与PCB布局
在工业控制、电动工具、新能源车载等场景里,3.3V输入、24V/600瓦输出的电源需求越来越常见。但这组参数背后,工程师最头疼的问题是电流。要实现600瓦功率输出,3.3V输入下的理论输入电流约182安,加上电路损耗,实际电流可能突破200安。这意味着什么?普通家庭用电电流不过十几安,而这个电源要处理相当于十多个家庭同时用电的电流强度。
大电流带来的挑战很直接,PCB板需要铺出至少30毫米宽、2盎司厚的铜箔才能承载如此大的电流;MOS 管的导通损耗会随着电流增大急剧上升,效率可能掉到85%以下;散热设计稍有不慎,元件就会因过热损坏。
面对大电流,很多工程师第一反应是用传统BOOST拓扑。这种拓扑结构简单、控制成熟,是低压升压的常用方案,但在200安电流下,它的短板会被无限放大。
单个MOS管很难满足200安的电流要求,如果选用100A的MOS管,通常需要并联3-4个才能满足200安以上的电流要求。但并联会带来均流问题,电流分配不均容易导致个别MOS管过载;大电流下的电感也不好选,需要用铜带绕制的特制电感,体积大、成本高,还会因铜损进一步降低效率;即使解决了元件问题,总损耗仍可能超过100瓦,散热器体积会占据电源整体体积的很大比例。
1、多相并联,把大电流拆成小电流
解决大电流问题的核心逻辑是分散电流应力。用多相BOOST并联方案,把200安拆成4路50安,每路独立控制,就能让问题变简单。
多相并联有三个明显优势。每路只需处理50安电流,MOS管选型更轻松;通过相位交错控制,输入输出纹波能大幅减小,滤波器体积可缩小一半;某一路故障时,其他路能自动分担电流,系统可靠性更高。
在元件选型上,MOS管是关键。针对低压大电流场景优化的MOS管,低导通电阻能有效降低损耗,高一致性则能解决并联时的均流问题。比如合科泰HKT系列MOS管,D2PAK封装导热性好,50安电流下温升不高,不用额外加散热器。
2、重构架构,从升压变降压
如果应用场景允许,比如电池供电,那么重构系统架构是更彻底的解决方案。把多节3.3V电池串联,输入电压就能升高到26.4V,此时600瓦输出的输入电流仅约23安。
电压升高后,拓扑可以从升压改成降压。降压拓扑在相同功率下效率更高,电流降低也让元件选型、PCB设计和散热变得简单。不过这种方案需要处理电池串联的管理问题,只适用于电池供电的场景。
不管选哪种方案,散热和PCB布局都是最后一道防线。
PCB铺铜时,优先加大MOS管漏极的铜箔面积,至少要10平方厘米,再打3到5个导热过孔连到内层地铜箔,把热量传导到整个PCB;多相并联时,MOS管要对称布局,确保电流路径长度一致,减少均流误差;如果空间允许,可以在MOS管上方贴0.5 毫米厚的导热垫,连到金属机壳进一步降低温升。
针对3.3V到24V/600瓦这类低压大电流需求,合科泰提供适配的MOS管和技术支持。HKT系列MOS管低导通电阻、高一致性的特性,能解决多相并联的核心问题;同时还能提供热仿真报告、PCB 布板指南等工具,帮助工程师快速落地方案。
3.3V到24V/600瓦的挑战,本质是电流应力与系统效率的平衡。要么用多相并联分散电流,要么重构架构降低电流,而选对元件能让平衡更轻松。合科泰的HKT系列MOS管,用低损耗、高一致性的特性,成为解决低压大电流问题的桥梁。如果您也在面临类似的低压大电流设计难题,不妨尝试从电流分散或架构重构入手,再配合合适的元件,问题或许就能迎刃而解。
合科泰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专业元器件高新技术及专精特新企业。专注提供高性价比的元器件供应与定制服务,满足企业研发需求。
产品供应品类:覆盖半导体封装材料、电阻/电容/电感等被动元件;以及MOSFET、TVS、肖特基、稳压管、快恢复、桥堆、二极管、三极管及功率器件,电源管理IC及其他,一站式配齐研发与生产所需。
两大智能生产制造中心:华南和西南制造中心(惠州7.5万㎡+南充3.5万㎡)配备共3000多台先进设备及检测仪器;2024年新增3家半导体材料子公司,从源头把控产能与交付效率。
提供封装测试OEM代工:支持样品定制与小批量试产,配合100多项专利技术与ISO9001、IATF16949认证体系,让“品质优先”贯穿从研发到交付的每一环。
合科泰在始终以“客户至上、创新驱动”为核心,为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元件。
(附:样品申请/方案咨询/小批量采购↓)

扫一扫联系合科泰
销售电话:18823438533(微信同号)
公司电话:0755-82565333
电子邮箱:hkt@heketai.com
营销中心:广东深圳市龙岗区康利城7栋8楼。
制造中心:东莞市塘厦镇莆心湖商业街183B,
四川省南充市高新区科创中心17、18号楼。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