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海尔集团通过战略入股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并与上海市嘉定区达成战略合作,发力机器人和集成电路装备领域,引发行业广泛关注。海尔的布局折射出机器人与半导体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趋势。随着机器人行业的蓬勃发展,集成电路装备领域有望迎来新一轮技术突破与产业变革。
海尔集团战略落子,布局机器人和集成电路
6月26日,海尔集团成功完成对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时达”)的战略入股协议转让股份交割,标志着新时达正式融入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据悉,海尔对上海新时达的战略入股,交易金额高达13亿元,用于收购10%的股份并获得19.24%的表决权,此外还计划投入超12亿元参与新时达的定向增发项目。
同一天,上海市嘉定区经济委员会与青岛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智能机器人、集成电路装备、数字经济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探索 “产创研用” 的政企合作新路径。这一系列动作,不仅显示出海尔在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领域的深远布局,更为机器人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的协同发展按下 “加速键”。
新时达创立于1995年,聚焦工业自动化领域,于201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新时达以算法和软件为核心,主要有控制与驱动产品及系统业务、机器人产品及系统业务、电梯控制产品及系统业务等三大核心业务板块。机器人是新时达近些年来的主攻方向之一,早在2010年,新时达便研制出首台工业机器人,现已拥有9个系列80多款工业机器人产品。
据悉,新时达拥有上海首个实现 “机器人制造机器人” 的工厂,作为打造首款 “全长三角造” 机器人项目的 “链主” 企业,牵头12家上下游企业协同研发,有力推动了长三角区域内国产机器人零部件的整机应用。
青岛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2月,由海尔集团实际控制。其核心业务聚焦于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与数字化解决方案输出。旗下的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大规模定制为独特核心,创新性地引入用户全流程参与体验模式,构建起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立体化赋能新范式。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成功赋能家电、汽车、电子、化工等15个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累计服务企业数量高达16万家。
股权交割仪式后,海尔联合7家具身智能代表企业及上海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等产学研各界代表,共同倡议成立 “具身智能创新生态联盟”。这一联盟将依托海尔的家电应用场景和智能制造基地,为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提供丰富应用场景,加速技术落地。
集成电路行业风起云涌,机器人或为新机遇
2025年,机器人行业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为集成电路半导体领域带来了诸多机遇。
一些半导体国际巨头早已布局机器人赛道。6月12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GTC巴黎峰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十年将属于自动驾驶和机器人。黄仁勋还表示:除了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尤其是人形机器人,将是这家人工智能芯片巨头的最大规模潜在增长市场。英伟达此前已发布全球首个开源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 Isaac GR00T N1 ,采用独特双系统架构,系统1负责快速动作执行,类似人类直觉反应,系统2专注深度推理,进行复杂分析与决策,赋予机器人通用技能与推理能力,广泛应用于工业搬运、精密检测等领域。
此外,机器人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也将形成庞大芯片需求增量。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预计中国市场2025年人形机器人本体产值将超过45亿元人民币,中国厂商如宇树科技、优必选、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众擎机器人、乐聚机器人等对2025年量产规划超过千台。
单台机器人涉及传感器、驱动、控制等多类芯片,从通用MCU到定制化ASIC芯片均存在广阔市场空间,为半导体企业开辟新增长曲线。同时,机器人对实时感知、高速运算与精准控制的需求,也将驱动半导体行业向更高性能、更低功耗方向突破,如存算一体芯片、专用加速器(NPU、TPU)等创新形态正在不断涌现。
在产业生态上,机器人与半导体行业的深度融合催生新型应用场景,如半导体制造工厂引入智能机器人承担晶圆搬运、精密检测等任务,对芯片的环境适应性、电磁兼容性提出特殊要求,推动企业开展针对性研发,加速芯片技术向垂直领域渗透,进而构建起以机器人为载体、半导体为核心的协同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