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焦点概述
大国博弈棋至中盘,制裁与反制在多条战线同步升级
2025年6月下旬,全球出口管制与经济制裁领域呈现 “多线博弈、制裁升级” 的显著特征。中美在稀土管制与芯片豁免政策上激烈交锋,欧盟首次提议制裁中资银行引发连锁反应,加拿大突然禁止海康威视在加运营,土耳其对中国汽车加征高关税政策即将生效。技术封锁与供应链安全成为各国政策核心,企业合规风险陡增。
全球贸易体系在单边制裁与反制措施的反复冲击下加速重构,半导体、关键矿产和金融通道成为新一轮博弈焦点。
二、重点国家与地区动态
(一)美国:政策摇摆与执法强化并存
芯片豁免政策生变(6月20日)
美国商务部官员杰弗里・凯斯勒通知三星、SK海力士和台积电,考虑撤销其在华工厂的芯片豁免许可。若实施,将切断中国获取14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技术的渠道,冲击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布局。
白宫AI主管同日宣称中国AI技术“仅落后美国不到半年”,要求加强出口管制防止技术外流。
加密货币制裁漏洞(6月28日)
美国司法部公布中国移民涉嫌通过加密货币交易向朝鲜出口枪支弹药技术的案件。同日FinCEN依据《芬太尼制裁法》制裁三家墨西哥金融机构,其交易对象涉及中国实体,揭示数字资产成为规避制裁新渠道。
叙利亚制裁解除(6月30日)
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终止对叙利亚制裁,放宽商品出口管制,取消部分外国援助限制。此举被解读为美方在中东的战略调整,试图通过经济手段重塑地区影响力。
(二)欧盟:制裁升级与市场封锁
医疗采购禁令生效(6月20日)
欧盟官网发布,依据《国际采购工具》(IPI)正式实施对中国企业的医疗采购限制,禁止中企参与价值超500万欧元的欧盟医疗器械招标项目,要求中标项目中来自中国的产品及零部件比例不得超过50%。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等头部企业首当其冲。
第十八轮对俄制裁草案更新(6月24日)
新增对俄罗斯北极液化天然气2号项目的技术封锁条款,拟禁止欧盟企业参与设备维护服务。同时将46家第三国贸易商列入“影子舰队”协助者名单,强化对俄能源收入的围堵。
首次提议制裁中资银行(6月26日)
欧盟委员会正式提议将两家位于中俄边境的中国银行列入制裁清单,指控其“系统性协助俄罗斯规避贸易限制”。若通过,将禁止欧盟金融机构与其开展任何交易,成为欧盟首次针对中资金融机构实施制裁。
延长对俄制裁(6月30日)
欧盟理事会决定将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再延长6个月至2026年1月31日,巩固对俄制裁的长期化态势。匈牙利、斯洛伐克一度阻止该方案通过,最终在豁免条款让步后达成一致。
(三)中国:管制深化与反制应对
稀土出口管制执行(6月26日)
商务部再次强调将依法依规审查稀土出口许可申请,明确优先保障高端制造业需求,严控军事用途出口。这是继6月中旬对部分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后的政策延续。
中美经贸磋商突破(6月27日)
商务部确认与美国达成贸易框架协议,涵盖出口管制物项与技术限制。根据协议,中方将向美企发放稀土出口临时许可证,美方则取消对EDA软件、乙烷等产品的出口管制,为高科技产业供应链带来暂时缓和。
海关新规强化监管(6月30日)
海关总署发布第123号公告,明确两用物项出口管制质疑程序,完善对疑似管制物项的查验、材料提交及处置流程,强化源头管控能力。
(四)其他关键动态
日本拒绝对美妥协(6月20日)
日本首席贸易谈判代表重申无法接受美国25%汽车关税,日美贸易分歧公开化。同时,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将5项新兴技术追加至出口管制范畴,涉及量子传感器和生物制造装备。
加拿大禁止海康威视(6月27日)
加拿大工业部长命令海康威视120天内停止在加运营,禁止所有政府部门采购其产品。这是“五眼联盟”国家对该公司实施的最严厉限制,加方未提供具体证据,被中方批评为“泛化国家安全概念”。该禁令将导致加拿大近60家安防服务企业面临设备更换,系统替换成本或超2.3亿加元。
多国制裁以色列官员(6月27日)
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以“侵犯巴勒斯坦人权”为由,联合制裁以色列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和财政部长斯莫特里奇。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谴责此举“破坏以色列反恐努力”,凸显跨大西洋同盟裂痕。
土耳其汽车关税新政(7月7日生效)
土耳其宣布对所有中国进口乘用汽车加征40%额外关税,每辆最低关税达7000美元,扩大此前仅针对电动汽车的制裁范围。同时设立投资豁免机制,在土设厂企业可免征额外关税。比亚迪已签署协议投资10亿美元建设年产15万辆汽车的工厂。
三、影响与趋势点评
芯片博弈进入“精准打击”阶段
美国拟撤销在华芯片企业豁免许可,直指半导体产业链“去中国化”软肋。若实施,将迫使三星、SK海力士等重新布局产能,加速东南亚产能转移。台积电南京厂28纳米产线或面临停产风险,全球成熟制程芯片供应短期承压。
制裁手段金融化与多元化
欧盟首次将矛头指向中资银行,标志着制裁战从实体清单升级至金融通道封堵。结合医疗采购禁令等公共领域限制,形成“实体+金融+政府采购”的立体封锁网。若金融制裁落地,可能触发中方对欧洲企业的资产冻结等对等反制。
稀土博弈的“双刃剑”效应
中美稀土协议暂缓供应危机,但中方“依法审批”表态保留战略主动权。美国加速推进《国防生产法》第三章授权下的关键矿产储备计划,推动本土稀土精炼产能建设,长期可能削弱中方稀土定价权。
制裁规避技术升级与监管竞赛
加密货币、转口贸易(如东南亚产地伪报)、法律漏洞利用(如瑞士信托架构)等新型规避手段频现,促使各国加强跨部门协同执法。美国OFAC发布航运合规指南,中国海关完善两用物项质疑程序,反映全球监管技术竞赛白热化。
“阵营化”贸易规则加速形成
美墨“钢铁关税限免”协议、美印贸易谈判进展与欧盟对俄新制裁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全球贸易规则走向 “集团重构” 。加拿大对海康威视的禁令为“五眼联盟”提供无需实质证据的制裁模板,可能向AI、生物科技领域扩散。
四、未来10天关注重点
欧盟对俄制裁及中资银行条款表决(7月5日前)
需27个成员国一致通过,重点观察两家中国银行的制裁条款是否保留及豁免机制设计,表决结果将影响中欧经贸关系走向。
土耳其汽车关税政策实施(7月7日)
关注实际执行力度及中国车企应对策略,特别是转口贸易风险(如经哈萨克斯坦中转)及本地化生产加速进程。
中美稀土许可审批动向
中国商务部首批稀土出口许可证发放名单及美方根据《国防生产法》第三章授权启动的关键矿产储备计划(7月初截止申报)。
芯片豁免政策最终决定
美国商务部将于7月10日前公布是否正式撤销三星、SK海力士、台积电在华工厂豁免许可,结果将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布局。
叙利亚制裁解除后续
关注中东地区贸易格局变化及伊朗石油出口通道是否借势扩容,美国OFAC对伊制裁执行力度成为关键变量。
免责声明
本文章仅供读者参考阅读,文中引用的部分数据是基于网络收集的公开信息整理而成。由于信息来源的广泛性和时效性,我们无法保证所有数据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因此,对于文中可能存在的不正确数据引用或信息偏差,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我们致力于为读者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但受限于信息获取渠道和自身能力,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如果您对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发现任何错误,请及时通过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您的反馈,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文章进行更正或下架处理。
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来源:慧和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