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晶晶)日前,宇树
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夏季达沃斯
论坛上表示,宇树科技年度营收已超10亿元人民币。宇树科技成立于2016年,作为四足
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的先锋企业,从创立时的单枪匹马已发展成为拥有约1000名员工的机器人公司。
在论坛上,王兴兴表示,公司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市场对具身
智能行业的关注度提升。机器人领域已成为全球除
人工智能以外最受瞩目的行业,这构成了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与此同时,浙江省开放的营商环境为公司提供了重要支撑,有利于招揽优秀人才加入团队。
当前机器人有哪些先发落地场景,对此王兴兴表示,工业和农业用机器人的发展相对快一些。而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家用机器人则需要时间,未来1-2年机器人有望实现整理房间、端送物品等家用功能。此外,他还谈到人机交互的安全性以及伦理道德等问题都面临挑战。
宇树科技估值超100亿近日,宇树科技正式完成始于去年底的C轮融资的交割,由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阿里、蚂蚁、吉利资本共同领投,老股东跟投比例超90%。市场预估本轮投前估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工商信息显示,宇树科技注册资本于6月18日从288.9万元骤增至3.64亿元,增幅超125倍,体现资本注入规模。自2016年成立以来,宇树科技已完成9轮融资。
而在5月29日,宇树科技向合作伙伴表示,因公司发展需要,“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即日起名称变更为“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届时,原公司所有业务由“新公司名称”继续经营,原公司签订的所有合同继续有效。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宇树科技已进行了市场主体类型变更,从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据媒体报道,目前宇树科技和投资人都在积极推进IPO事宜,首选在A股上市,其次是港股。早在今年3月,宇树科技的早期投资人、SevenUp Ca
pital创始人赵楠曾透露,自2020年以来,宇树的财务报表每年都保持盈利状态。此前,王兴兴曾透露,宇树科技已经连续五年盈利。
软硬件技术创新宇树科技的主营业务覆盖消费/科研级机器狗、行业级机器狗,通用人形机器人等产品,以及4D激光雷达、
机械臂、灵巧手等。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数据显示,2024年宇树科技机器狗年销量高达2.37万台,约占全球市场69.75%的份额,在人形机器人领域,2024年宇树实现交付量突破1500台。

宇树科技在机器人软硬件方面皆有布局和深厚积累。其全自研
电机、减速器、
控制器等关键核心零部件,以及高性能感知与运动控制
算法,令机械设计、运动控制与感知算法融合创新。
从春晚的机器狗表演、人形机器人跳舞,到前段时间人形机器人格斗,机器人的动作能力更强。而王兴兴表示,宇树科技的产品研发并不局限于人形机器人,但目前
AI主要是基于人的数据采集,所以长得像人的机器人会更容易训练和落地。相信AGI真正到来后,机器人的形态会更为多样化。
除了宇树,还有一家营收破10亿当然,实现营收破10亿的不只宇树科技一家。2024年优必选实现全年总收入13.05亿元,同比增长23.7%,至今已连续多年实现营收稳步增长,全年研发投入4.78亿元,占营收比例为36.6%,实现毛利3.74亿元,同比增长12.4%,亏损同比收窄8.3%。
优必选业绩报告指出,人形机器人是新质生产力的AI代表,优必选将继续专注于人形机器人、多模态感知和大模型技术、具身智能决策技术、端到端的运动控制技术、不断迭代优化L4级无人车的
自动驾驶技术。优必选认为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最佳载体,是具身智能的终极形态,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瞻领域。优必选针对人形机器人群体协作场景,突破群体智能技术,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单机自主向群体智能进化。
优必选表示,将具身智能技术研发及商业化落地应用视为战略主线,还将持续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工商业应用场景走向千家万户。
工业机器人将率先落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5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激增35.5%至6.9万台,服务机器人产量也跃升13.8%达120万台。摩根士丹利预测,205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6万亿元,保有量达5900万台。相关机构预计,到202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将突破40万台,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到2030年需求量将超过50万台。
IDC预测,到2025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351亿美元,到2028年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机器人和自动化流程的智能集成度将增加30%。
机器人走入消费者家庭还有待时日,但正如王兴兴所言,工业机器人将是一个增长点。此前,宇树科技就与行业客户共同关注机器人在矿山开采、金属冶炼、水泥建材、码头转运等场景的落地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涉及制造业、汽车、物流等智能化场景。例如,部分人形机器人已开始进入工厂“打工”,从事物料分拣、搬运和装配等作业。宇树科技与众多车厂合作,让人形机器人试岗车间搬运工。2024年,优必选的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
rS进入极氪
新能源汽车的总装车间进行实地培训,与人类协作完成汽车装配及质量检查作业。
当前,具身智能成为机器人行业发展的焦点,人形机器人相关初创企业众多,但真正形成一定规模并具有良好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的不算多。随着技术的成熟,应用场景的扩大,将有更多厂商跻身10亿元俱乐部。